本文共 1597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
上个礼拜,我在结束了三周的差旅工作生活后启程返回东海岸。在这几周内,我相继参加了于旧金山、伦敦以及悉尼召开的AWS峰会,并与数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高管人员就其云服务旅程交换了意见。
令人振奋的是,如今世界上的各个行业都开始重视并积极推进IT技术的发展与部署,而我个人也从美国、欧洲以及澳大利亚的同行从业者身上学习到了监管事务方面的一些细微差别。我着迷于这些地区性的差异,计划撰写一篇博文,并将自己了解的这些细微差别全部汇总成文字。与此同时,我在交流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主题一直在反复出现,到时候我会通过两篇单独的博文与大家就此作出探讨。其一在于专注于避免分析瘫痪问题,而另一个则是自动化。
在悉尼,我们的企业峰会选择了亲切平实的风格,而不像在旧金山和悉尼的大礼堂演讲那么正式。这样的设定给了我充分的机会,足以将原本准备好的企业IT之未来议题由单纯的宣讲转化成讲解加答疑。我发现自己能够从这些全澳大利亚最具前瞻性思维的IT管理者身上学习到谦卑的美德以及丰富的经验,同时也能了解到他们如何利用云计算以及二十一世纪新型方法论实现IT及企业业务的顺利转型。
我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来自Tom Quinn,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的CIO。
Tom Quinn,澳大利亚新闻集团CIO
想当初在道琼斯公司担任CIO时,我曾经有幸与Tom共事过几年——如今道琼斯也已经成为新闻集团的下辖机构。Tom的问题是:我在采用云技术时遇到过的、最容易导致企业失败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在原先单独面对某一位高管时,我经常会被提起这个问题,而具体答案往往会根据对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令人惊讶的是,这是我第一次在面对众多交流对象时被问及这个问题。虽然考虑到实际答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调整,但我仍然坚信自己的回答足够普适而且能够代表不同听众的出发点。我毫不犹豫地回应称:“分析瘫痪。”
从起始阶段就抱持过度担忧的态度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在实现云技术方案成功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因素。在我看来,以下几项重点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
详尽的规划有时候会成为传统IT组织中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容量规划工作难于完成,而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代价惨痛。如果大家购置的基础设施太过充裕,那么必然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可能导致管理人员不得不强迫其它系统使用其中的备用容量——即使这部分容量与上述系统并不匹配。如果大家购置的基础设施资源太过有限,那么客户的实际体验则会受到严格影响。在新时代下,大部分IT项目都可以被看作是实验性流程。现在我们能够获得近乎无限的IT资源,而且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量支付费用。在这样的时代下,从产品构建到将其展示给客户之间的时间周期要比过去短得多。
有时候企业可能会尝试在发现问题之前率先加以解决。我当然不是否定这种前瞻性规划的必要性,但云服务能够帮助大家将项目作为实际性流程来看待,犯错误所带来的成果远比过去更低,而且我们现在能够更轻松地在学习过程中作出调整。如果大家能够将此切实转化为竞争优势,那么产品的上市时间将得到显著优化,而客户也将清晰地感受到这一提升。
最后,我所遇到过的大多数常见分析瘫痪问题在于,很多企业会在起步阶段就尝试开发并建立起一套多云实施策略。正如我们曾在混合架构误区一文的第三点中所言,除非大家已经开始从某家云供应商处获得实际收益,否则同时引入多家服务供应商其实很难带来可行的回报。要想从云技术当中获取收益,企业用户往往需要经历培训、经验积累、有时候甚至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这些活动本身的实施难度已经很高,特别是那些多年来一直以传统方式规划IT事务的企业所积累下来的习惯思路的严重拖累之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必要的核心事务的构建身上,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云服务带来的效益——例如自动化机制——从而确保企业更准确地评估自身制定出的多服务供应商整合与适应策略。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转载地址:http://pyosx.baihongyu.com/